几千年以来,在我国各种医学典籍里均可以看到药浴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记载。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《云中君》里记述:“浴兰汤兮沐芳华”,其弟子宋玉在《神女赋》中亦说:“沐兰泽,含若芳”。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医药浴的发展历史,让患者们有一个更深的了解。
银屑病中医药浴你了解吗
01
药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,至今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。药浴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,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,利用水温热力以及药物本身的功效,通过对皮肤、经络、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经皮肤的吸收,起到疏通经络、活血祛湿、保健养生的效果。对常见的皮肤病比如湿疹、银屑病等疾病都有显著疗效。
按照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,根据不同的病症,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,不经肠胃破坏,直接作用于皮肤,并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,因此,药浴比内服药见效快、更舒适,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,被医学界誉为“绿色疗法”,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。
02
我国最早的医方《五十二病方》中就记载了“温熨”、“药摩”、“外洗”等多种药浴方式。《礼记》中讲“头有疮则沐,身有瘍则浴”。《左传》中也记载着当时人们对药物保健的认识,认识到人与水土的关系。药浴的发展奠基于秦代,发展于汉唐,充实于宋明,成熟于清代。而最早全面将药浴记载并保存至今是《黄帝内经》,其中有“其受外邪者,渍形以为汗”的记载。
东汉时期,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介绍了一些药浴疗法,其代表性的药方有麻黄汤、桂枝汤、柴胡汤、乌梅丸等。
03
另外,在《金匮要略》中对“洗”“浴”“熏洗”等多种药浴方法有了明确详细的记载,开创了辩证施治的中医学思想,为药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晋代葛洪的《肘后备急方》则收录了更多的药浴内容,对不同的疾病原因使用了不同的方法,如酒洗、醋洗、黄柏洗。书中记载:“若有息肉脱出,以苦酒三升,渍乌梅五枚以洗之。”当时药浴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,并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法。
到了唐朝,药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,运用药浴治疗疾病的内容更加丰富,除了常见的外科皮肤疾病,还应用于妇科、儿科以及临床急症抢救等。在宋朝,人们有端午沐浴的习惯,《岁时广记》中写道:“五月五日午时,取井花水沐浴,一年疫气不侵。俗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。”可见药浴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。
明朝时期,药浴疗法日臻完善,以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最为出名,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,其中药浴治法就有沐浴、热浴、坐浴等不同的治法,治病范围也日益扩大。
清朝是中医药浴疗法成熟的阶段。主要体现在中医外治的问世理论的建立。吴尚先的《理渝骈文》在药浴的种类上分了洗、沐、浴、浸、渍、浇等法,辨证用药贯穿于整个临床药浴过程,理、法、方、药备全。药浴疗法不仅在民间流传,也是清代宫廷医学的一大特色,为皇族所推崇。
步入现代社会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中医保健的日益重视,药浴也得到了广泛发展,新的医学仪器和医学设备的产生,也让药浴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。
【具体治疗方案可咨询治疗皮肤病医院——潍坊银康医院,希望大家谨遵医嘱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果您无法确定自身病情,可点击右侧咨询窗口,或添加微信号176 6073 8929,提供自己的皮肤病照片,我们会为您识别病情,提供皮肤病治疗建议。】